一、政策速递
国务院发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药监局发布2025年版药典
资本市场政策
点石观点:
(2)统筹创新与监管,构建稳健金融生态。政策在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同步强化风险管控硬约束。一方面鼓励发展数字人民币、金融数据共享等创新应用,另一方面明确将数字金融纳入监管框架,要求加强算法、数据安全等风险管理。通过”试点先行+经验推广”的改革路径,在科创金融等试验区探索中平衡创新活力与风险防范,形成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为金融强国建设筑牢制度基础。
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强度
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高度适配的产品服务体系。强化数字驱动的金融业务运营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强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推动股权市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大外汇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培育循环互动的金融市场生态。加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配套支撑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支持配套机制。稳妥有序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改革试点。
五、加强组织协调和风险管控
强化组织实施。加强风险管控。
医疗行业政策
(1)强化标准引领,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此次政策通过实施2025年版《中国药典》,全面升级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以更高要求规范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方面,明确新旧标准衔接规则,要求未被新版收载的品种仍须符合通用技术要求,确保标准覆盖无死角;另一方面,严格药品注册标准管理,规定低于药典要求的必须执行药典标准,严于药典的可叠加执行,倒逼企业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通过标准迭代与强制约束,推动行业整体质量升级,筑牢药品安全底线,更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自实施之日起,凡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的品种,本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同时废止;本版《中国药典》未收载的,仍执行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但应当符合本版《中国药典》的相关通用技术要求。经上市后评价撤销或者注销的品种,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废止。
本版《中国药典》品种正文未收载的制剂规格、中药的制法,其质量标准按本版《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制法项分别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四、本版《中国药典》颁布后,执行药品注册标准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及时开展相关对比研究工作,评估药品注册标准是否符合新颁布的药典标准有关要求。
对于需要变更药品注册标准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在本版《中国药典》实施之日前,按照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相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备案或者报告,并按要求执行。
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检验项目多于或者异于药典规定的,或者质量指标严于药典要求的,应当在执行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执行注册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药品注册标准收载检验项目少于药典规定或者质量指标低于药典要求的,应当执行药典规定。
五、为符合本版《中国药典》要求,如涉及药品处方、生产工艺和原料、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变更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有关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和验证,按相应变更类别批准、备案后实施或者报告。
六、由于溶出度、释放度等项目在质量控制中的特殊性,按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核准的仿制药注册标准中有别于《中国药典》的,按经核准的药品注册标准执行。
七、本版《中国药典》已进行通用名称修订的药品,应当使用本版《中国药典》中载明的名称,其原名称可作为曾用名过渡使用。在下一版药典实施之日前,曾用名可与本版《中国药典》中载明的名称同时使用。
八、自本版《中国药典》实施之日起,提出的药品注册申请,相应申报资料应当符合本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
在本版《中国药典》实施之日前已受理,并且尚未完成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自本版《中国药典》实施之日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开展相应审评审批,申请人需要补充技术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完成提交。
在本版《中国药典》颁布之日后、实施之日前按原药典标准相关要求批准上市的药品,批准后6个月内应当符合本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
九、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和药品注册申请人应当积极做好执行本版《中国药典》的准备工作,对在《中国药典》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报告,同时应当持续研究完善药品质量标准,不断提升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十、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做好本版《中国药典》的宣传贯彻,加强本版药典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
十一、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本版《中国药典》的宣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在官方网站开设“《中国药典》执行专栏”,及时答复执行中反映的问题。
资金募集情况
表1:3月新药交易/合作项目一览
三、一级市场国内外医疗领域融资
3.1 国内医疗融资:重点关注创新药、可穿戴设备、分子诊断
2025年3月,国内一级市场投资107家医疗企业,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方向为主。本月,生物医药投资项目集中于创新药物研发方向,总计8家;医疗器械方面,多家智能医疗设备公司披露融资;诊断及生科工具方面,披露融资主要集中于分子诊断产品的研发。
图1:2025年3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资料来源:点石资本数据库
本月海外投融资事件的重点关注方向主要在于AI医疗。Brainomix(C轮融资)开发的AI驱动的脑卒中CT影像分析软件获得了勃林格殷格翰的投资,显现出AI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巨大潜力;Navina(C轮融资)整合患者数据,通过AI平台辅助医生诊断,获得了高盛的投资;Inspiren(A轮融资)则推出了一款医疗监测护理软件,专注于老年健康管理,融资3500万美元。基因治疗领域也在不断推进,Epic Bio(B轮融资)开发了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并获得了6800万美元的融资;Galatea Bio(A+轮融资)则利用AI分析基因组数据,推动精准医疗的应用,融资2500万美元。
四、 IPO和并购
4.1 IPO:维昇药业登陆港交所,台企Advanced Biomed于纳斯达克上市
资料来源:同花顺
4.2 并购:上海莱士收购南岳生物制药100%股权